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民乐知识 > 民乐问答 正文

“葫芦丝”和“葫芦箫”,这两个名称有何差别?

作者:葫芦通 时间:2020-07-11
导读:当时他们说有一个年轻人会做葫芦丝,叫哏德全

吴学源:“葫芦丝”名称的出现跟一位老人分不开,他就是云南的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林之音先生。早在1928年,林老师到上海暨南大学教育系读书,因为从小受昆明洞经音乐的熏陶,会吹笛子、弹三弦、拉二胡,毕业后便改行进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国乐队工作,与聂耳是同事。1937年上海沦陷后,他回到云南从事音乐教育工作。1953年底,云南省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到德宏地区采风,当时林老师是乐队队长,他与队员李强华、张宝荣在采风时发现了这种音色美妙且造型独特的乐器(即葫芦丝),便带回来几支。回到昆明后,采风小组把乐器交到乐队保管室,登记簿登记的名称就是“葫芦丝”,经手人是林老师。我在1982年元月筹备“云南民族乐器展览”征集展品时,见到了这个登记簿。这是有关“葫芦丝”名称最早的一份历史资料,所以对于葫芦丝的汉语名称,始于1954年林之音先生所定名。

但我在1979年之后的30多年间,多次在德宏州各个民族的乐器调查中得知,其实各少数民族对此早已有相应的汉语译称,如1979年11月在陇川县户撒问及阿昌族腾茂芳师傅时,他说:“用汉话么,就叫葫芦箫了嘛。汉族不是说横吹笛子竖吹箫吗,我们用汉话么就叫做葫芦箫了。”1981年,在梁河县勐养景颇族山寨采访时,问到景颇(浪速支系)民间老艺人石刀宝,他不知道“葫芦丝”指的是什么乐器,当我画了一个图给他看了后,他回答说:“这是傣族乐器,我们景颇族不吹,汉话叫葫芦箫。”以后在多个少数民族的采访中,老一辈的民间艺人过去用汉语大都称作“葫芦箫”。

1981年后,我先后在楚雄、临沧、丽江等地考察时,采访到楚雄的彝族及丽江、迪庆香格里拉的纳西族,他们用汉话称葫芦笙为“葫芦丝”,临沧的彝族艺人则称之为“葫芦苏”,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原来“丝”或“苏”是汉语“笙”的音变;葫芦丝的本意应该是葫芦笙。联想到林之音先生在解放前,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曾先后在镇南(今南华)师范、大理省中(现大理一中)教书,也广泛进行过民间音乐调查,是他把现称为“葫芦丝”的德宏傣族民间乐器误认为与彝族、纳西族的“葫芦笙”是同类乐器了。然而,我们不能苛求先辈,毕竟是他们最早把这种乐器发掘并宣传介绍出来。


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关注,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关注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滇ICP备2000550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