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民乐资讯 > 民族乐器 正文

光吞是傣、景颇、佤、阿昌、拉祜、哈尼、德昂等族和克木人的拍击膜鸣乐器

作者:葫芦通 时间:2020-07-20
导读:光吞是傣、景颇、佤、阿昌、拉祜、哈尼、德昂等族和克木人的拍击膜鸣乐器。傣语又称光秃、光旺。傣语“光”是鼓,“吞”、“秃”均为用拳头捶击之意,“旺”为短小,意为短鼓。佤语称格兰、耿。

          光吞是傣、景颇、佤、阿昌、拉祜、哈尼、德昂等族和克木人的拍击膜鸣乐器。傣语又称光秃、光旺。傣语“光”是鼓,“吞”、“秃”均为用拳头捶击之意,“旺”为短小,意为短鼓。佤语称格兰、耿。拉祜语称躺。汉族称象脚鼓,这种是较矮的象脚鼓。广泛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光吞的历史悠久。据朱海鹰《象脚鼓探源》考证,光吞是由缅甸中、南部的一种称为韵特的锅演变而来的,缅语称欧西,意即锅鼓,其出现年代当为公元8世纪之前。傣族与缅族文化接近,缅鼓奏时多在鼓面粘有糯米饭,这一民俗也为光吞所承继。
  
  光吞的鼓身较光亚矮而粗(图),但构造相同。鼓身高度因地而异,西双版纳地区的通高62厘米~85厘米,德宏地区的通高80厘米~100厘米,西盟佤族的通高73厘米~95厘米。鼓面直径23厘米~28厘米,鼓腰较短、最细处直径11厘米、鼓尾喇叭口直径23厘米~31厘米。

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关注,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关注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滇ICP备2000550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