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民乐资讯 > 民族乐器 正文

海螺---少数民族乐器

作者:葫芦通 时间:2020-07-19
导读:海螺古称贝、蠡。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流行于佛教寺院和全国各地,

          海螺古称贝、蠡。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流行于佛教寺院和全国各地,尤以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广东、广西、福建、辽宁、吉林等省区最为盛行。
  
  海螺的历史悠久,自古为佛教法器之一。源于印度、东南亚诸国,随佛教传入我国。佛教经典多有记载,鸠摩罗什(343年—413年)译《妙法莲花经》卷一中提到“吹大法螺”,方便品中有:“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求那跋陀罗(394年—468年)译《大法鼓经》上卷也有:“吹大法蠡。”佛教传入西藏后,在寺院中即使用了海螺。南北朝时,海螺已在我国北方民间广泛流传,北魏时期(386年—534年)云岗石窟雕刻中已有吹螺的伎乐形像。隋唐时期,海螺用于九、十部乐的西凉、龟兹、天竺、扶南、高丽诸乐中。《旧唐书·音乐志》载:“贝,蠡也,容可数升,并吹之以节乐,亦出南蛮。”

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关注,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关注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滇ICP备2000550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