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民乐资讯 > 民族乐器 正文

垤施三弦---少数民族乐器

作者:葫芦通 时间:2020-07-19
导读:垤施三弦是彝族弹拨弦鸣乐器。形制独特,音色圆润,用于独奏、合奏或民间歌舞伴奏。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元阳和绿春一带,尤以红河县垤施乡最为盛行,故此得名。    垤施三

         垤施三弦是彝族弹拨弦鸣乐器。形制独特,音色圆润,用于独奏、合奏或民间歌舞伴奏。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元阳和绿春一带,尤以红河县垤施乡最为盛行,故此得名。
  
  垤施三弦形制独特,琴头较大,琴杆较长,共鸣箱较小。尤其共鸣箱的形式和用料与传统的彝族小三弦相去甚远。它由共鸣筒、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琴身全长85厘米左右。共鸣筒又称琴筒,多呈八角形,采用八块规格一致的毛竹板拼接胶粘而成,也有的琴筒为圆形筒,直接采用一截毛竹筒制成,琴筒长10厘米,面径(对角)10厘米~12厘米,上下开有插入琴杆的方孔,筒前口蒙以红椿木薄板为面板,也有蒙以笋叶的,筒后口敞口,不设音窗。琴头和琴杆用一块梨木、核桃木、茶木、楠木或其它硬木制作,琴头上部呈扁铲形,较宽而厚,顶端稍向后弯曲,中央刻有花纹图案或镶嵌黄杨木雕为饰,富有地方特色。琴头下部较窄,中间开有通底弦槽,两侧设有三个硬木制弦轴(左二右一),轴体为圆锥形,尾端较粗并刻有环形花纹。琴杆较细而长,呈半圆形柱状体,上窄下宽,前平后圆,表面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上端设有山口与琴头相接,下端插入琴筒方孔中。竹制桥形琴马,置于琴筒板面中央。张三条丝弦,琴弦系于琴筒下端尾柱上。在琴身的弦槽和尾柱之间,拴系有一条彩色背带或琴绳。

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关注,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关注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滇ICP备2000550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