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民乐曲谱 > 名曲解析 正文

浅谈《蓝色的香巴拉》赏析与教学

作者:葫芦通 时间:2020-07-04
导读:香巴拉,藏语,英文音译“Shangri—la”,再译回来就成了香格里拉。香巴拉是藏族历史传说中的一个神秘国度,据说其隐藏在青藏高原深处的一个地方,整个王国被雪山环抱,由八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组成、中央耸立的雪山,初称为卡拉巴王宫,宫内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

一、作品赏析
  《蓝色的香巴拉》曲取材于藏族“堆谐”舞蹈音乐,其结构一般由前奏——慢歌段(优美)——间奏——快歌段(欢乐)——结尾几部分构成,运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体系羽调式谱写。乐曲通过对雪域高山、藏族风光以及藏族人民欢声笑语、载歌载舞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的性格和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以及香巴拉多彩多姿的迷人风光,具有浓郁的藏族音乐特色。
全曲共84小节,可分为三段。第一段(1小节至22小节)以写景为主,采用优美悦耳的藏族音乐为元素,把人们置身于蔚蓝天空、洁白雪山、碧绿草地
和神秘圣洁、壮丽灵空的香巴拉之中。第二段(23小节至64小节)音乐豪爽旷放、欢腾跳跃,一幅幅载歌载舞、朝气蓬勃的画卷跃然眼前。第三段(65小节至84小节)通过再现音乐主题,紧打慢唱,层层推进,气势磅礴,摧人奋进,高潮出现后匀速渐慢,使听众对美丽神秘的香巴拉产生无限的遐想,顿生向往瞻仰朝圣之情。
《蓝色的香巴拉》其所以备受葫芦丝爱好者喜爱,首先是选材于广袤无垠的香巴拉,神圣高洁,令人向往。其次,音乐优美,极富歌唱性,使人百唱不倦。李春华先生再次完成二度创作,葫芦丝音色优美绝伦,音乐如痴如醉,表演赏心悦目,是广大葫芦丝爱好者推崇效仿的重要原因。

二、演奏要领
    《蓝色的香巴拉》音乐形象鲜明,旋律委婉动听,且朗朗上口藏族风格浓郁,结构严谨,刚柔并济,短小精悍,不愧为葫芦丝演奏艺术之佳作。笔者认为,要正确掌握创作意图,第一段要体现柔情似水,慢中求静,先心中有歌,后尽情演奏,着力体现—个""字。第二段要热烈活泼,快而不乱,环环紧扣,抑扬有度,连断分明,错落有致,着力体现一个“舞”字。第三段情绪饱满,纵情歌唱,一气呵成,严格按规定位置换气,确保音乐的连贯陛,着力体现一个’。唱,,字,使音乐主题达到完美。


三、教学初探
1.精心的技术准备。首先,气息分配合理,在完美表现葫芦丝音色的前提下,气流安排一段柔、二段紧,三段急,表达了作看层层推进的意图。其次,单吐、双吐技术过关,强而不躁,快而不乱,特别是第二段小连线舌起音(轻吐)一定要精确表达,做到连、断准确,使旋律充满跳跃欢快的情绪。第三,指法要细腻考究,打音、叠音、指颤音、滑音、虚指颤音均应按谱例正确演奏,并对李春华先生的演奏提示中的插指颤音,认真练习,反复推敲,完美表现藏族音乐风格及韵味。
2.《蓝》曲是以西藏圣地香巴拉作背景来表达乐思,因而演奏者应对香巴拉“观音之净土"“佛陀之天国”有所了解,净化心灵,磨砺心智,吹奏圣洁平和之音。同时,也要对藏族文化、音乐、民俗有所了解,从而准确把握音乐风格,塑造音乐形象,较好地完成演奏中的二度创作。
3.《蓝》曲篇幅适中,风格鲜明,音乐底蕴厚重高雅,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按规范系统组织教学,一般研习者琴龄应在一年半以上者方可胜任,否则可能出现慢有余柔不足、快不足,情不盈的窘境,挫伤学习积极性。
在本曲的演奏中有两个技巧需要特别慎重:一是插指颤音的演奏特别是612三个音的使用频率较高,演奏时一定要注意颤音的速度及频率;二是单吐音的演奏一定要断奏,连吐的效果会让音乐的动感不足、颗粒感不好,但是快速单吐的断奏有很大的难度,主要考究的是嘴唇上的功夫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另外,我以为该曲的旋律歌唱性较强,演奏时一定要注重情感的抒发,歌唱性的演奏

 


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关注,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关注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滇ICP备20005506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