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民乐资讯 > 民族乐器

民族乐器

  • 盘铃(少数民族乐器)

    盘铃是因其外形与碟盘相似而得名。又称响盘、摇铃、板铃。羌族、纳西族摇击体鸣乐器。羌语称枯鲁,纳西语称这拉、萨石这拉。流行于四川省茂汶、汶川、木里、盐源和云南省丽江、中甸、维西等地。...

    2020-07-20 12:05:34
  • 晃铃(少数民族乐器)

    晃铃是满语,亦称“铜铃”、“神铃”,《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中称之为“铃杆”。所谓“神”是无形的,但在萨满的视界中,又是有形的——-用音响“造型”。因而,许多神祇都是带着神铃下界的...

    2020-07-20 12:03:48
  • 夏尔巴鼓是藏族支系夏尔巴人拍击膜鸣乐器

    夏尔巴鼓是藏族支系夏尔巴人拍击膜鸣乐器。流行于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    夏尔巴鼓的鼓框木制,形状与腰鼓近似,但较之细长,两端蒙以牛皮或羊皮,鼓皮不用鼓钉固定,而是皮面四周穿有

    2020-07-20 12:02:55
  • 花鼓是瑶族拍击膜鸣乐器

    长鼓因鼓身细长而得名。又称花鼓。瑶族拍击膜鸣乐器。瑶语称郭咚郭、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及其湘、桂、粤毗邻之广大瑶族地区。    在广西大瑶山下

    2020-07-20 12:01:42
  • 汪都是瑶族混合击膜鸣乐器

    汪都又称黄泥鼓、长鼓、横鼓。瑶族混合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等地。    汪都源于古代细腰鼓,南宋之时已在民间广为流传。清代李来章《连阳八排风土记》载:“(排瑶)元霄

    2020-07-20 12:00:41
  • 神鼓是藏、蒙古、门巴等族棰击膜鸣乐器

    神鼓又称喇嘛鼓。是藏、蒙古、门巴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倍,译称查玛鼓。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省区喇嘛寺院。    神鼓的历史较久远,这是喇嘛寺院里具有代表

    2020-07-20 11:59:58
  • 蜂鼓是壮族、瑶族和毛南族混合击膜鸣乐器

    蜂鼓因鼓身其形似蜂而得名。是壮族、瑶族和毛南族混合击膜鸣乐器。又以横置腹前演奏而有横鼓之称。壮族还称岳鼓。瑶语称勐啯、如叨。毛南族称长鼓。此外,还有腰鼓、瓦鼓、黄泥鼓之

    2020-07-20 11:58:48
  • 达玛是藏族棰击膜鸣乐器

    达玛又称嘎阿。藏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昌都、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巴塘等地藏族宫廷歌舞乐队和藏传佛教寺院中。    达玛的历史悠久,最早一直流传于西藏地区。但到了公

    2020-07-20 11:57:40
  •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安徽等省区。    太平鼓在唐代已有。宋代谓之打断。明代民间称为太平...

    2020-07-20 11:56:58
  • 八仙鼓是壮族、仡佬族棰击膜鸣乐器

    八音鼓又称八仙鼓。是壮族、仡佬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在民间器乐合奏八音乐队中使用而得名。壮语称种依,意为较小的鼓。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和黔桂边界等地。   

    2020-07-20 11:56:05
  • 姜鼓是壮族棰击膜鸣乐器

    姜鼓是壮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德保、靖西一带。    姜鼓的鼓身用一整段杉木掏空并雕凿而成,上部呈圆筒形,下部收束封口、鼓底呈蛋壳形,并在鼓底雕出三条

    2020-07-20 11:54:58
  • 嘴鼓是壮族棰击膜鸣乐器

    嘴鼓是壮族棰击膜鸣乐器。因鼓形似猪嘴而得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忻城县一带。     嘴鼓的鼓框用整块榉木或柚木等硬质木料挖凿而成,呈空心圆锥体,上小下大

    2020-07-20 11:54:16

滇ICP备20005506号-1
Top